服务
项目
品牌命名 企业命名 集团命名 产品命名 楼盘命名 婴儿起名 个人起名 个人改名 艺人艺名 起名实例 建筑规划 企业规划 家居规划 办公选址
环境规划 布局规划 企业选址 规划指导 综合咨询 商标设计 商标注册 CI设计 剖产选日 开业选日 搬迁选日 嫁娶选日 学术培训 学术知识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学术动态 >
你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吗?中国姓氏溯源(二)
姓氏:孔
祖宗:父嘉
分类:赐
  
姓氏起源:
 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。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,因当时有个史官,叫孔甲,曾经作《盘盂》一书,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,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,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:
  第一、跟据宋代的《广韵》记载,契是商族的始祖,为子姓,历经十四代,传到成汤,灭下桀,建都于亳。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,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“子”以他字中的“乙”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。
  第二、据唐人林宝《元和姓篡》所说,西周初期,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,为子姓。微子启死后,其弟衍继位。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,是宋国上卿。其子名嘉,字孔父,史称孔父嘉。春秋 时期孔父嘉的后代,以孔为氏,就形成了这支孔氏。
  第三、另据《姓考》等书的记载,春秋时期郑国(今河南新郑)有出自姬姓的孔氏,卫国(今河南滑县东)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, 陈国(今河南淮阳)有出自妫姓的孔氏。
郡望:
  1、鲁 郡: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,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、滕县泗水等地。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,改右内式置京兆尹,因为其地属畿辅,所以不称郡。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以东、渭河以南等地。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。
  2、河南郡: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。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 南洛水下游,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。
  3、会稽县: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,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, 浙江省仙霞岭、牛头山、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、率水流域等地。
堂号:
  有“阕里堂”和“至圣堂”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。孔子生于阕里,是历史上的“大成至圣”。
迁徙分布
  1、孔姓最初的发源地之一应该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。到孔父嘉的后代因为避祸逃奔到鲁国,并且在鲁国定居了下来,可以是算是孔氏 的第一次东迁了。这次东迁意义很大,以至后世鲁地竟成了孔氏繁衍 的居住地。
  2、从汉代开始,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,孔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族。但是,由于官职调遣、战乱等的原因,有许多人从今天的山东、河南向其他省迁徙。
  3、西汉时,孔子襄曾任长沙太守,孔氏还有迁至今陕西的。
  东汉时,河北、河南、广东都有孔氏家族的足迹,东汉末孔潜一 族在浙江绍兴发展为望族。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时候,中原孔氏有一支随宋氏南渡,赐地衢州。
  4、宋、明时期,北方的山西、辽宁等省,南方的江苏、云南、贵州 、四川等省都有孔氏之族。清代以后,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,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。今天美国、加拿大以及东南亚、西欧一些国家都有孔姓华人。
姓氏:曹
祖宗:振铎
分类:以国为氏
  
姓氏起源:
  一、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。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文王之子,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,建都陶丘,成为始封之君,也就成为曹 氏的始祖。
  二、由邾姓改姓为曹。提起曹氏姓源,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。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,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。颛顼帝的 玄孙陆终生有六子,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。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。后来邾被为楚所灭,安的子孙,一部分改姓朱,一部分则改姓曹。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,所以,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。
  三、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。古代的曹国,大约在今 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。《北史》、《隋书》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。当时,有曹国人来中国,有的以曹为姓,传之后世。
郡望:
  1、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、彭城郡、巨野县等。
  2、谯郡是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的。相当于今天的安徽、河南两省的 灵壁、蒙城、太和、鹿邑、永城之间的地方。
  3、彭城郡是西汉时设置的,东汉时改为彭城国。大约在今天的山东 微山县,江苏徐州市、沛县东南部。
  4、晋时设置了高平郡,在今天的山东独山湖、金乡、巨野、邹县之 间的地方。后来有多次变迁。   
堂号:
  不详
迁徙分布
 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,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。至于迁徙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安徽等地,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。
  三国以后,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,不但被曹操冒姓,还有被康 国之后冒姓的记录。
汉时,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。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 的繁衍时期。
  唐代末年,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。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 巢起义,举家南徙,有的一直展转入闽,迁居漳州一带。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,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、播迁的结果 。
姓氏:严
祖宗:未知
分类:以庄为氏
  
姓氏起源:
  由庄姓得来,战国时期,楚国一位君王叫侣,死后溢号庄玉。他 的子孙便以庄为姓,相传到东汉时,汉明帝叫刘庄,他不让别人姓名 与他相同,令姓庄的人改为姓严。
郡望:
  未知。
堂号:
  汉置天水郡,现在甘肃省通渭县。
  望出天水、冯诩、华阴
迁徙分布
  未知。
姓氏:华
祖宗:考父
分类:以封地为氏
  
姓氏起源:
  来源于封地,春秋时期,宋戴公子考父,受封于华,他的子孙便 以封地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华。   
郡望:
  未知
堂号:
  汉置武陵郡,现在湖南省常德市。
  据《广韵》记载:宋正考父食邑于华,后以为氏。望出武陵、平 原、沛国。
迁徙分布
  未知
姓氏:金
祖宗:少昊
分类:以人或赐姓为姓
  
姓氏起源:
  1、出自少昊金天氏。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,是黄帝的己姓子孙,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;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,西方属金, 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。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,称金氏。
  2、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。汉代,匈奴休屠王的儿子 叫日磾,在汉武帝时,归顺于汉室。由于他曾铸铜人像(又称金人) 以祭天,遂被赐姓"金"氏,称金日磾,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。
  3、为刘姓改姓为金氏。唐末五代时,吴越国(十国之一)开国 之王钱鏐的"鏐"与"刘"为同音字,为了避嫌,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 为金氏。
郡望:
  彭城郡:西汉地节元年改楚国为彭城郡。东汉章和二年改为 彭城国,治所在彭城。南朝宋改为郡。 京兆郡: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三辅之一,治所 在长安。三国辖区改为京兆郡。
堂号:
  "丽泽堂":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,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,没到任就死了。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,所以称"丽泽堂"。 金姓又有以"彭城"、"京兆",为其堂号名的
迁徙分布
  金姓姓源较多,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。少昊自穷桑登帝 ,后徙曲阜。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。新罗,朝鲜古国名,与高丽、百济并立,其国王姓金。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长安,累世官宦。南北朝 时,金氏有迁至今甘肃境者,如北齐大都督金祚,就是安定人。唐朝 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,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 。宋明时期,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、江苏一带发展外,还分布于今 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广东等省;北方的河南、河北、辽 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。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,闽、粤金氏陆续 有人迁至台湾,此后,有的在迁海外,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。

姓氏:魏
祖宗:毕公高
分类:以邑或国名为氏
  
姓氏起源:
  1、出自姬姓,以邑为氏,或以国名为氏。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,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,投奔到晋国,成为大夫。 因功,被赐魏地为邑,其后子孙以邑为氏,称为魏氏。公元前445年 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,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,亡国的魏国王 族以国名为氏,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。史称魏姓正宗。
     2、外姓改姓魏。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、穰侯、昭襄王母宣太 后异父弟魏冉,本楚人,芈姓,后改姓魏;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,庆 元进士,本高氏,后改姓魏;明代有昆山人唯校,其先世本李姓,弘 治进士,后改姓魏。
郡望:
  巨鹿郡:秦始皇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置郡,治所在巨鹿 (今河北平乡西南)。相当今河北白洋淀、文安洼以南,南运河以西 、高阳、宁晋任县以东,平乡、威县以北、山东德州、高唐、河北馆 陶之间地。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。
堂号:
  "九合堂":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。山戎向晋请和,绛向晋君 说和有五利。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。8 年之中,晋国九合诸侯,称为霸主,都是魏绛的功劳。 魏姓因巨鹿为望,故也以"巨鹿"为其堂号。
迁徙分布
 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、河南、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,也有部 分分居于今湖北、湖南省境。

姓氏:陶
祖宗:尧帝
分类:以居地为氏
  
姓氏起源:
  来源于居地,上远古时期的尧帝,初居于陶,以制陶为业,后封于唐,为唐侯,故称陶唐。他的子孙有以居地为姓者,相传姓陶。
郡望:
  未知。
堂号:
  晋置济阳郡,现在山东省定陶县。
  《姓苑》记载:“陶姓,陶唐氏之后”。望出丹阳、污阳。
迁徙分布
  未知。
姓氏:姜
祖宗:未知
分类:由它姓所改
  
姓氏起源:
  出自亘氏改姓。据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载:“亘庭昌唐上元 中准制改为姜氏。”
郡望:
  未知
堂号:
  稼樯堂:神农教民稼樯,所以叫稼樯堂。
迁徙分布
  汉代:居住在今山东、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 族,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,此后居天水(今属甘肃)。东汉 还有姜诗,广汉(今四川谢洪县南)人,发展为较为著名的一支。这 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、四川的。唐代出现了九真(今越南清化 省)姜氏。


 

姓氏:戚 
祖宗:孙林父 
分类:封邑为姓 
 
姓氏起源:
  来源于封地:春秋时期,卫国大夫孙林父,受封于戚邑(今河南 仆阳市戚城),其子孙以封邑为姓,相传姓戚。 
郡望:
  未知 
堂号:
  汉置东海郡,现在山东省郑城县。《姓谱》记载:“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,其支庶以为氏”。望出东海。 
迁徙分布
  未知 

姓氏:谢 
祖宗:申伯 
分类:以国为氏 
  姓氏起源:
  根据《元和姓纂》上记载,谢姓出自姜姓,是炎帝的后代。周宣王的王后姓姜,是一个以贤德著称的王后,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,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,后来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,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,以国为氏,称为谢氏。《诗经•大雅》的“崧高”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盛赞申伯的名望(“禀禀申伯,王赞之事,子邑子谢,南国是式。”)当时周天子的都城是在洛邑,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,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唐河县之南,因此,谢国被称为“周之南国”。这个地方是谢姓的最早发源地。另外,根据《旧唐书•文苑传》上记载,谢偃的祖先孝政,本来姓直勒氏,后来改姓谢,他的子孙也称为谢氏。 
郡望:
  1、陈留郡。西汉置郡,治所在陈留。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。宁陵,西至开封、尉氏,北至延津,南至杞县。
  2、陈 郡。秦始置郡,西汉时改为淮南国,东汉章和二年改为 陈国,治所在陈县。献帝时改变郡,隋开皇初废。
  3、会稽郡。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、越地置郡,治所所在吴县。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、茅山以东、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。顺帝时移至山阴。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。 
堂号:
  安晋堂:因谢安命名。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,朝廷屡次 请他做官他都不干,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。在作官的过程中 表现了高风亮节,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。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,使晋朝转危为安,得此堂号。 
迁徙分布
  1、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,居于姜水流域(今陕西境内)。
  2、西周末期,申伯被改封为谢,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。任姓灭谢国后,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,大部分外逃,但都以国为姓,即谢氏。
  3、西周末至春秋时期,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,还有一支迁往山东,一支迁至湖北,还有一支迁至湖南,迁至四川,后又分为三支: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,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;一支迁至 云南永昌,后发展为当地大姓;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。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、西谢蛮、南谢蛮,后大多融入布依族、水族和 苗族。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、江西九江、章陵等处。其中会稽 郡的谢氏人丁兴旺,已相当有名望。
  4、晋代,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,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,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。西晋末年,黄河流域战乱频繁,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,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,在此繁衍,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。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。 
 
姓氏:邹 
祖宗:正考公 
分类:以邑为氏 
  姓氏起源:
  邹姓的来源有两支,一支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春秋时代的邾国(又称邹国),另一支源于同一时期的宋国。第一支邹氏,根据《姓氏考略》上的记载,邹姓出自邾娄国,是颛顼帝的后代。邾娄国,亦称邾国,是周武王伐纣而得天下之后,封给颛顼帝的后裔的采邑,附属于鲁国,到了战国时期,被鲁穆公改号为邹。邹后来被楚国所灭,颛顼的子孙分散各地,就以故国号为姓氏,有的姓了邹,有的把原来的“邾”字去邑留朱,以朱为姓。因此,3000以前的邹、邾(朱)两姓,都是同一家人。望族出于范阳。邹国的邹姓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的邹县东南一带。第二支邹氏,根据《元和姓纂》上的记载,邹氏出自子姓,他们的始祖是宋愍公的后代正考公,正考公食采于邹邑,生儿子叔梁纥,就称为邹氏,齐国有邹衍、邹忌。而根据《史记•殷本纪》的记述,宋国则是殷商的后代,他们在纣王立国之后,被周武王封在宋地,以奉殷汤之祀。后来宋愍公的后代正考公食采于邹,传到叔梁纥的时候,就以国为氏姓了邹,齐国的名士邹衍和邹忌就是这一家的子孙。 
郡望:
  范阳郡: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,其治所在蓟县。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、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。 
堂号:
  1、碣石堂:战国时期的邹衍,深通阴阳、盛衰、兴亡之道。燕昭王招贤,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。
  2、讽谏堂:战国时期的邹忌,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,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。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,下令: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。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,两个月以后,提意见的人很少了,三个月以后,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,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。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,改正了自己的错误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着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。所以邹氏又称“讽谏堂”。
  3 、范阳堂:秦汉时期,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,后发展成为望族,所以邹氏人以“范阳”为堂号。 
迁徙分布
 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,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,至秦汉时期,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,发展成为望族。西汉以后,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,成为较强的一支。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,在当地安家,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。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,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、少府,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。东晋十六国时,由于战乱,中原士族大举南迁,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,定居于今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的一些地方。唐初,陈政、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,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,后在福建安家。又唐德宗贞元末年,邹垣因避战乱,自今安徽迁入福建,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。北宋有邹异,长乐人,元佑中举经明行修,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。南宋时期,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,他的子孙散居闽、粤,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。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,主要是从广东、福建迁去的。 

姓氏:喻 
祖宗:俞柑 
分类:以赐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源于俞姓:远古黄帝时代,有个医官叫俞柑,他就是喻姓的祖先 。俞柑的后代相传姓俞,约3000多年到南宋时,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,聪明好学,举为进士,精通世故,无所不知,皇帝喜欢他,就将喻姓赐给他,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。 
郡望:
  未知。 
堂号:
  汉置江夏郡,现在湖北省云梦县。 
迁徙分布
  未知。 
 
姓氏:鲁 
祖宗:伯禽 
分类:以国名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鲁氏的得姓,在众多的古籍中均有记载,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。
  周公死后,其子伯禽先前已受策封,是为鲁公。鲁公伯禽初受封 到鲁国(今山东省曲阜市)。鲁国从周公开始,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 多代,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,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。到了战 国时,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。被迫迁居下邑(指国都以外的所属 城邑),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鲁了。 
郡望:
  未知 
堂号:
  有史书记载的鲁氏的郡望堂号较少。
  后汉设置了扶风郡,现在陕西省兴平市。 
迁徙分布
  起初鲁氏多分布在山东省。当时的鲁国,拥有非常广大的封地, 包括现在山东省滋阳县东南,到江苏省沛县,安徽省泗县的一带。早 期的鲁姓人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。
  到了战国时期,鲁国被楚国灭掉。被迫迁居下邑(国都以外的所 属城邑),鲁姓人士也就逐渐向其他地区繁衍。今出现在浙江绍兴等地。 
 
姓氏:韦 
祖宗:韦伯 
分类:以国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
    以国为姓。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,夏朝中兴少康 当政时,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,涿韦国又称韦国,商时称韦伯,周襄王时始失国,迁居彭城,子孙以国为姓,称韦氏。史称韦氏正宗。 这就是河南韦氏。由此可见,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。
 
郡望:
  1、扶阳堂: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,本始初年官至宰相,封扶 阳侯,是为此号。
    2、京兆:三国以后,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,故韦姓有以“京兆” 为其堂号郡望。 
堂号:
  京兆郡: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,相当于郡太守,为三辅之一,治 所在长安。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、华阴 以西。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。 
迁徙分布
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,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,即今江苏 境内。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: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,辞 位后移居鲁国邹县;孟四世孙贤为汉相,后迁杜陵。这就是说,早在 汉代,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北等地了,而且有韦 氏南迁。三国以后,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,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 内得到了大举繁衍,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。与此同时, 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、四川、安徽登地,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 。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。唐代以后,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。总之,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。

姓氏:昌 
祖宗:昌意 
分类:以祖名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黄帝娶了个叫嫘祖的妻子,嫘祖生下儿子,取名昌意。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,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,生子颛顼。后来昌意又将家族迁至了中原,建立了昌意城,就在现今的河南南乐县西北那一带。颛顼的子孙,就以祖父的名字中的昌作为姓,世代延传。 
郡望:
  未知。 
堂号:
  未知。 
迁徙分布
主要分布在在河南那一带。 
 
姓氏:马 
祖宗:赵奢 
分类:其它 
  姓氏起源:
   1、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,以善于用兵著称。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,称为马服君,死后便葬于封邑,其子孙最初以"马服"两字为其姓氏,后省 去"服"字,遂有马氏。世居邯郸。史称马姓正宗。
   2、出自他姓改马姓。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,本姓马矢,至马宫 以仕学显,改姓马。
   3、出自他族改姓。西域人马庆祥,人居临洮狄道(今甘肃省境内),遂以马为氏。蒙古人月乃和,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, 遂改姓马氏,取名祖常。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。金元以后,为回族大姓。 
郡望:
  扶风郡: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,为三辅之一。三国时改扶风 郡,治所在槐里(今光平东北)。 
堂号:
  铜柱堂: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,胜利后,在交阯立铜柱表功。到了唐朝,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,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 了两根铜柱,铸上了唐朝的威、德,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。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。 
迁徙分布
  赵奢之子牧,亦为赵将,居住在邯郸。公元前222年,秦国灭赵国,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。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东北)。从此,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。两汉至南北朝时期,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,还分布于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。唐朝末年,王潮、王审之入闽,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,在福建安家落户。许州人马殷,少为木工,应募从军,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,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。896年,刘建峰北部下所杀,马殷被推为主,被唐任为潭州刺史,后进武安军节度使,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,建立楚国,历时45年。宋代以后,闽、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;至明代,马姓族人遍布福建;至清代,有的移居台湾,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。 

姓氏:苗 
祖宗:贲皇 
分类:以地名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相传春秋时期,有个贵族叫贲皇,逃到晋国,晋国国君待他很优,让他享用苗邑那里的物产,后来贲皇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,世代姓苗。 
郡望:
  未知。 
堂号:
  未知。 
迁徙分布
  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开封一带。 
 
姓氏:凤 
祖宗:喾高 
分类:以官名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来源于官名: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,以凤鸟氏为历正( 官名),就是专管历法天文,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。他的子孙便以凤为姓,世代相传。
  据《左传》记载:“高辛氏时,凤鸟氏为历正。凤盍以官 为氏。望出平阳、邰阳。 
郡望:
  未知 
堂号:
  望出平阳、邰阳。
  汉置邰阳县,现在陕西省武功县。 
迁徙分布
  主要布在陕西省一带。 
 
姓氏:花 
祖宗:未知 
分类:其它 
  姓氏起源:
  花姓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,后来到了唐朝时,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,花更多地当名词用,指客体的花朵,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,形容光华。所以花姓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。 
郡望:
  开 封:战国时属于魏国。汉时置县。 
堂号:
  现在黑龙江一带。 
迁徙分布
未知
 
姓氏:方 
祖宗:方叔 
分类:以字为氏 
  姓氏起源:
  出自姬姓,以字为氏。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,因功受封于洛(今河南洛阳),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, 称方氏。史称方姓正宗。
    
郡望:
   河南郡: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奉三川郡置郡,治所 在雒阳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 
堂号:
  正学堂":明朝方孝儒,洪武初为汉中教授,蜀献王聘他做 世子的老师。建文时候,入京做侍讲学士,名他的书宣叫"正学堂", 人们称他"正学先生"。燕王朱棣夺位,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,他坚决 不写,结果被杀殉国。 
迁徙分布
  主要分布在北方的一些地区,也有方姓居民。从清初开始,方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,后来又有人到海外谋生。 
 
姓氏:俞 
祖宗:俞附 
分类:以人为氏 
  姓氏起源:
  远古黄帝有个大臣叫俞附,是俞姓的始祖。 
郡望:
  未知。 
堂号:
  汉置河间郡,现在河北省献县。
  《周礼疏》记载:黄帝臣有俞柑,当为俞姓之始。望出河间、河东。 
迁徙分布
  未知。 
 
姓氏:任 
祖宗:禹阳 
分类:以国为氏 
  姓氏起源:
   1、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,以国为氏。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,其后裔以国为氏,姓任。
   2、出自风姓。任,为风姓之国,实太皞氏(即上古的伏羲氏) 之后,战国时灭亡,居者以国为氏。 
郡望:
  乐安郡:东汉永元七年(95年)改千乘郡置国,治所在临济(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)。三国魏改为郡,移治高苑(今山东 博兴),南朝移治千乘(今山东广饶),隋初废。 
堂号:
  "水薤堂":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,不肯做官,隐居教授。太守廖参去访问他,他一句话不说,只拔了一颗薤,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,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。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:“一杯水是 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;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,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;抱着幼孙当户,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。” 
迁徙分布
  先秦时期,任氏已播迁于今湖北、山西、陕西省境,。任氏在汉代已分布于今四川、河南的许多地方,同时,今江苏、浙江、甘肃等省也有任氏的存在。 

姓氏:袁 
祖宗:伯爰 
分类:以祖上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,字伯爰,其孙涛涂,以祖父的字命氏,称爰氏,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。由于当时“爰”字和“袁、辕、榬、溒、援”等字音同,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。正如《袁枢年谱》所云"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"。 
郡望:
  汝南郡:汉时置郡。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,其开基始祖 为袁安。
    彭城郡:西汉时置郡。此之袁氏出自陈郡,为袁生之后。
    襄阳郡:东汉时置郡。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,为袁术之后。 
堂号:
  “卧雪堂”: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,客居洛阳,很有贤名。一年冬天,洛阳令冒雪去访他。他院子里的雪很深,洛阳令叫随从扫 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。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。洛阳令问:“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?”袁安说:“大家都没好日子过,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?”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,举他为孝廉。这就是“卧雪堂”的由来。
     “守正堂”:袁安为人严谨,后来作了楚郡太守。当时楚王谋反,株连了数千人。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,审清问明,释放了4000多 人。后来外戚窦氏擅权,袁安守正不屈,所以又叫“守正堂。” 
迁徙分布
 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,其发展中心为陈郡,尤其是汝南。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。由于战乱、官职调迁等原 因,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,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 居彭城(今江苏徐州),还有一支徙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西南);袁 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(今属河北);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、淮间,有一支居住在襄阳;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(今陕西西安),又有一支徙居华阴。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(今福建建瓯),说明南宋以前,已有袁氏徙居福建。据《袁氏族谱》记载,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,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,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,其后裔分居兴宁、梅县、惠阳等地。闽、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,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、印尼及其他国家。 
 
姓氏:柳 
祖宗:柳下惠 
分类:封地为姓 
  姓氏起源:
  古代春秋时,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,即柳下惠,受封于柳下(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),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,相传姓柳。 
郡望:
  未知 
堂号:
   秦置河东郡,现在山西省夏县。《广韵》记载:“鲁展禽食采于柳,后因为氏”望出河东。     
迁徙分布
  未知 

 

总机:010-61258331 客户咨询-601 业务查询-606 加盟合作-608
手机:13439196618 邮箱:jiumingxuan@163.com 13439196618@163.com
北京九名轩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8307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
您是第 3102810 位浏览者 网站管理  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